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羽扇綸巾又如何

前陣子伊能靜偷吃被抓包之後似乎成為眾人撻伐的目標,感覺如果大家不電她一些不能做一個烈女或是純情男子。但我覺得台灣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做錯什麼事就要把舊帳拿出來翻一下,所以她之前的羽扇綸巾事件又被拿出來酸。剛剛隨手翻了一下新聞,前陣子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也針對羽扇綸巾這個詞做出錯誤的發音,自然又被記者酸。我認為大家對羽扇綸巾的要求都太超過了,彷彿這是一個中文力的指標,唸錯就代表中文程度低落,愧對國文老師。但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事實上,就算羽扇綸巾唸對了,我也不覺得國文程度就好起來了。


對我來說,羽扇綸巾是一個死掉的詞彙,大家對這個詞早就已經沒有想像了,我很懷疑說到使用這個詞彙來寫文章或是造句,能跳脫三國時代的人有多少呢?用一個已經死掉的詞彙來當中文力的指標,實在是沒有必要,等於是考地理的時候要我們指出聖多美普林西比是在非洲的哪裡,然後說講錯的人通通沒有國際觀一樣來的不可思議。我常常覺得,我國對一個人中文程度的判斷,到現在都還在挑錯字和注音式的批判;往往會用一個人寫文章或是唸文章時錯了多少字來說他的國文好不好,當然錯字多到離譜或是一直唸錯音或許可以當做中文程度不好的一種參考,但就為了一些錯字或是不對的音來說一個人中文程度不好,就全盤否定他們的中文,未免也太過嚴苛。(不過我並沒有要為伊公主和曾部長的中文程度做辯護的意思,請注意,說不要用錯字來判斷一個人中文程度,和說他們中文程度好,這兩件事完全沒有邏輯上的關連)此外,我覺得很多人都是用他們連這個詞都會唸錯,進而批判他們(而我會唸耶),來暗指自己中文程度還不錯。但這未免也太可笑了,一個人絕對無法藉由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而且,就算唸對了羽扇綸巾,又代表什麼呢?


如果要我來看一個人的國文程度,我會選擇用他可以靈活運用的詞彙、他對文章的理解,還有,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從他所寫的文章來判斷。對我來說,國文程度好的人,必然能夠寫出好文章。我覺得能夠稱之一篇好文章的,必然能傳達某種觀點。譬如一個好的笑話必然能夠傳達某個笑點、好的抒情文一定可以傳達他要表達的感情,好的敘述文也一定可以好好敘述出他想表達的事情。如果那篇文章沒有傳達任何觀點或是想法,任憑他詞藻用得多華麗,文筆多優美,我都沒有辦法認同那是一篇好文章。


我想這是因為我是工學院出身的關係,我在看文章一定會先思考這篇文章有什麼用。所以相對的,當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我也一定會要求自己把事情寫的很清楚,因為我希望別人在看到我的文章的時候,能夠清楚了解我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我覺得這是寫文章最基本的一件事,如果連要表達的事都寫的不清不楚的,那根本沒有寫成文章的必要,就留在心裡就好了。如果是想寫一篇不清不楚的文章,然後希望茫茫人海中有人看懂,從此和他結為知己,今生就和他地老天荒,那也實在太好笑了。所以我每次寫文章都會不小心就寫很長,因為我會希望自己幾年以後回頭來看,我依然能夠知道自己到底想講什麼才行。


不過這不代表我覺得自己寫的是好文章,敘事清楚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已。有很多人把長的文章都當成好文章,實在是把好文章三個字看得太簡單,要長的文章只要花時間在電腦前面打字就好了。我覺得真正好的文章應該要精簡,能用越精練的句子把事情講的越清楚越好,這一點我自己是一直做不到。如果把寫文章用吃東西來比喻,好吃又大碗的當然是最爽,不過世界上很少這樣的事,退而求其次,好吃又小碗也不錯,至少讓人意猶未盡。再不行的話,難吃又小碗也勉強可以接受,牙一咬撐一下就過去了;最慘的莫過於難吃又大碗,明明覺得很難吃,又不得不吃完,實在是太悲慘。我常常很擔心我的文章流於難吃又大碗呀,因為我的文章,套句以前高中同學在批評高中旁邊暴力麵的話「就只是大碗而已。」我只能想辦法不要讓它太難吃。


(過時新聞的過時感想,以下是新聞原文,是12月31日的東森新聞)


又是羽扇「ㄌㄨㄣˊ」巾 ! 伊能靜教壞曾志朗?


「最美麗閣員」史亞平確定出任駐新加坡代表,行政院長劉兆玄欽點桃園縣環保局長蘇俊賓接任新聞局長,今(31)日即舉行「新聞局新卸任局長交接典禮」,交接典禮上除了蘇俊賓妙語如珠,讓現場不時傳出笑聲,典禮主持人、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則是在無意中「出槌」。

曾志朗致詞的一開始先聲明,「我一向不太用別人的稿子,但是今天面對這麼多媒體,我一定要用別人的稿子,因為我怕說錯話」。不過,曾志朗隨後即在眾目睽睽之下「說錯話」。

曾志朗表示,「新任新聞局長蘇俊賓更是青年才俊,即將是行政院執政團隊中對年輕的一位閣員,蘇局長外表看起來是溫文儒雅,但他絕對不是一位文弱的書生。在激烈的選戰中,我們看到他的能言善道跟很多能耐,很像三國時代的諸葛亮一樣,『有羽扇ㄌㄨㄣˊ(「綸」字誤念為「倫」音)巾、談笑用兵的風格』…」。

其實早在曾志朗口誤之前,名歌手伊能靜演唱「念奴嬌」一曲時就曾犯下此錯誤,不過,伊能靜說穿了只是歌手,口誤還可以理解,但曾志朗身為堂堂「前教育部長」,語文能力竟與伊能靜「並駕齊驅、不分軒輊」?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最後一段記者給我的感覺是「媽,媽,快來看,我會用成語耶,好厲害唷」


5 則留言:

  1. 最後一句有經典到!
    十分好笑!

    版主回覆:(05/03/2009 11:41:24 PM)


    真的啊,你看他還幫自己標重點呢,上引號下引號用了一對。

    回覆刪除
  2. 不經感嘆,教育體系是不是應該多一點像SOC這樣有(可以在前面加「社會」二字否?)科學經驗的人?

    很多時候如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政策讓我看不見目的,或者是看不見它的執行手段與目的的關聯性(例如:本土化、九年一貫…)

    沒有目標的長跑,看不到未來。

    回覆刪除
  3. 贅言幾句,我以前念書寫作文或朗讀常寫錯字、念錯字,但是從國中到高中連續當了五年國文小老師

    並不是說當國文小老師就是語文能力多好或怎樣,但起碼有過幾位老師肯定我語文基礎是過得去的…

    回想起來,我很慶幸遇到這幾位老師,他們讓我知道,國文能力不是「字音字型比賽」可以評鑑出來的。

    (不過寫錯字對於聯考作文是相當吃虧,勉勵大家還是要細心點啦!這個BLOG的讀者群可有學生?)

    版主回覆:(02/05/2009 03:58:01 AM)


    三篇留言一起回。我的想法是,要挑字音字型的錯誤簡單,但是要改正文章裡面的條理相對而言是困難的。而且從所謂的給分標準來看,要能真正看出一個人的中文程度其實是很難用定量的方法去給出一個標準,所以才使用字音字型這種容易小學而大遺的方法來作評鑑。

    而且,大概是從我大學以後,我認識不少根本不抱教育熱誠的老師,或許教書對他們來說根本只是混口飯吃(雖然景氣不好以後這件事變得相對困難),對他們要求要能教出有目的有條理的學生或許是要求太多了。不過我也很幸運我遇到的老師大部份也都是很棒的老師。至少他們沒有因為我的字醜就否定我。不只是錯字吃虧,字醜也吃很多虧呢。

    我們的社會常常要求我們要有人文素養,殊不知科學方法或是科學頭腦也是很重要的,但卻鮮少有人提起。其實我也不是什麼專家,只是看到新聞亂抱怨一番,說我有科學經驗實在是太過獎了。

    回覆刪除
  4. 才說嘴就掌嘴…

    前面有筆誤:不「禁」誤植為不「經」

    回覆刪除
  5. 我說真的!你要不要考慮投稿電子報?讓她們刊些可以看的東西!!

    版主回覆:(02/05/2009 04:17:55 AM)


    哎呀, 我是走口業路線的, 不好意思去投電子報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