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 爵士浮生觀後感

其實今天看的不只有「爵士浮生」,可是「爵士浮生」讓我太感動了,打鐵趁熱把其他想寫的東西全部都先擱著,先把熱騰騰的感想都先寫出來。
其實老實說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片的詳細內容在講什麼,只知道和Herbie Hancock有關係而已。片名譯成「爵士浮生」老實說我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原因,我猜大概是為了和樂士浮生錄之類的電影做配對。如果不是封面上仍然留有"Possibilities"的原名,我是一定沒有辦法把這張DVD和我手上那張Possibilities的CD連結在一起(順道一提,CD的翻譯是音樂無極限)。翻到了封底,他的文字是這樣介紹的(以下文字引自DVD封底)「當代爵士樂大師賀比漢考克在封箱前決定展開一場全球音樂之旅,他選用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和全世界他認為最有才華的歌手或演奏家,進行一場創作激盪,試圖將音樂的未來,引領到新的境界,一場爵士與各種音樂的邂逅展開,清晰呈現創作者內在世界,更讓難得一見的音樂創作過程毫無保留與修飾地完整呈現。賀比以獨特世界觀塑造充滿創造力的環境,鼓勵藝人走出溫室,「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賀比總這樣說。

本片紀錄賀比和英國詩人歌手史汀、「賽門與葛芬柯」保羅賽門、前舞韻合唱團主唱安妮蘭妮克絲、愛爾蘭創作男歌手戴米恩等傑出流行音樂人重新翻玩經典曲目。同時也收錄從未曝光的經典演出,包括賀比和邁爾士戴維斯1962年的合作演出、賀比帶領「獵頭者」(Headhunters)演出爵士放克經典〈變色龍〉(Chameleon)及〈火箭〉(Rocket),以及賀比和韋恩蕭特2005年於廣島和長崎舉辦的60週年原爆紀念音樂會上演出的精彩片段。
」於是我一開始對這片內容的猜測是Herbie Hancock和灌錄Possibilities的眾樂手一起世界巡迴的紀錄片。

但其實這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這片真正的內容是在說Possibilities這張專輯的生成,算是半紀錄片加上訪談。我先大概介紹一下Herbie Hancock好了,關於Herbie Hancock有多偉大,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文章可以參考(例如:耕者有其田[簡介] Herbie Hancock (上) (中) (下)),我如果再錦上添花頂多也只是狗尾續貂而已。所以我從我的觀點出發來介紹Herbie好了。

對我而言,Herbie Hancock是我聽了最有感覺的爵士樂手,雖然我聽的爵士樂並不算太多,但一路聽下來,Herbie Hancock確實最對我的脾胃。他是我最希望能夠親臨現場的爵士樂手,如果他有天能到台灣巡迴的話,那就算是賣效果器還是賣琴我都要想辦法衝第一排。扣掉流行音樂不論的話,我聽音樂的歷程大致上是搖滾→Funk/Reggae→爵士樂。而Herbie Hancock正好是居中引我入爵士樂大門的橋樑。如果僅將Herbie Hancock視為一個爵士樂手,其實太過於小看他了,事實上Herbie Hancock從傳統的的爵士玩到融合樂,玩到funk,甚至於是電子樂(我這邊說的是合成器)。而這張Possibilities就是Herbie對流行音樂的嘗試之一。

事實上,我是在與the Joni letters的同時順便也買Possibilities這張CD,因為我實在太愛Joni Mitchell了,再加上先前有看過有人對Possibilities有太過向流行靠攏的批評,所以我的注意力都放在the Joni letters,我對Possibilities僅止於隨便聽聽,就只把它當成一張流行音樂專輯而已。

而「爵士浮生」讓我重新注意到了Possibilities的細節,並且了解Herbie對於Possibilities這張專輯的想法。如同大家所知道的,Herbie身為一個爵士大師,要再做出爵士專輯(應該)是很簡單的事,片子裡也不只一次提到,要做一張和Headhunter一樣的專輯只要再複製一次就好了。而Herbie想要完成新的東西,除了標題提到的「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原文是Comfort Zone)」,他也在當中提到他想完成一張不那麼爵士的專輯。Herbie在Possibilities裡面想完成的事情是,透過和各世代和各地音樂人的合作,來了解各個世代對音樂的觀感和想法進而產生新的觀點,而他也可以把他已經有的經驗透過合作來和眾樂手為交換。在音樂上的求新求變就是Possibilities這張專輯的目標。

事實上,除了Herbie Hancock自己的想法以外,裡面讓我很感動的還有John Mayer的說法(以下為大意)「我只要表現我自己就夠了,Herbie找我合作一定不是要從我這裡得到爵士的東西,他應該是看過了我的表演而欣賞我的某些部份,所以我只要做自己就夠了。」Herbie也有談到Miles Davis給他的影響(大意,可能記錯唷)「Miles從來就不關心好不好聽,Miles關心的是背後的努力」「大師從來不告訴你答案,這就是大師指導人的方式」我想爵士浮生真正感動我的部份,不是那些音樂片段,而是音樂片段其後的想法。

做為一個有在學習彈奏爵士樂的人,會想了解大師對於音樂創作的技術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這片如果放這種東西,應該觀眾有九成以上會睡著吧。然而看的Herbie的手拿著筆在譜上一筆一筆的寫上和弦,仍然是會讓我有興奮的感覺。裡面有幾處(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是兩處)Herbie和樂手提到了和弦,片裡面的翻譯比較類似於「在G7的下面放一個F」我本來有一直在想到底這邊講的是複合和弦(polychord)還是和弦進行(chord-progressing),結果看了Herbie在譜上的記號,是polychord,一個只知道概念卻完全沒有辦法想像和運用的觀念,要學的東西果然還很多呀。(註:我覺得這一句翻的有點太過模稜兩可,不過這真的是非常小的細節,一般人應該完全不會注意到也不會關心吧)

最後面有一些Herbie去廣島和長崎為原爆50週年的片段,裡面有Herbie對於人的思考。(以下也只是大意)「我過去以身為音樂人自居,學佛以後(還是什麼之後,我有點忘了,然而Herbie是學佛的,這裡面有提到),我了解到我應該是先從身為一個人出發,音樂只是我所從事,而非我的本質」這段也讓我非常感動,但老實說擺在這邊我總覺得有點調性不合。不過Herbie有提到他想用他的作品來傳達人道的觀念,所以我在猜擺上這段是不是Herbie的意思。

近年來由於音樂市場一直在萎縮(我說的是可以讓音樂人吃飯賺錢的音樂市場而不是mp3的音樂市場),使得唱片公司對於不確定會賣的東西都不敢投資,而Prince有說過「要做一張賣座的專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已經賣座的專輯再複製一次」,所以我們會聽到某些歌手會一再而再做出類似的專輯(我沒有在說周Jay倫,我真的沒有在說他,事實上就連非創作歌手型的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例如選男朋友和選朋友都沒什麼眼光的我是范范范,他的作品自從不要哭之後就一定會有那種和朋友相濡以沫,交心好朋友,牽牽手排排坐粉飾太平的歌),使得我們的音樂總會處於無盡的鬼打牆。Herbie Hancock每次都往新東西挑戰的態度,在這個音樂像無限迴圈的時代更顯得珍貴。其實玩出不同風格的音樂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除了Prince、Herbie Hancock之外,我也想不出幾個人。不過能使Herbie履履在不同風格都獲得佳績,我想就是這種不懼改變,一直推陳出新的態度吧。

雖然這片有幾個瑕不掩瑜的小翻譯缺點,像是把"Rock It"翻成火箭(Rocket,應該是編輯要打屁股吧,翻譯不一定是音樂人,可是編輯總該做功課吧)之類。但是「爵士浮生」讓我了解Herbie Hancock對於製作音樂的想法和態度,深深感動了我。而Herbie Hancock對於音樂可能性無限的追尋,仍然會帶著我們繼續航向更美好的未知領域。

1 則留言:

  1. 看你這樣寫,覺得很好看耶!
    可以一借睹其風采嗎?

    版主回覆:(07/18/2008 03:30:06 PM)


    真的很好看,
    但我是租的,沒辦法借耶,
    已經還了說。

    回覆刪除